《返校》改編自遊戲的歷史驚悚片,現在的光明,是以前的黑暗

2021-05-31
《返校》以戒嚴時期的台灣為背景,用電影告訴人們白色恐怖的威權統治。讀書會是黑暗中的一點光明,追尋自由的世界。

故事簡介:因出賣讀書會感到愧疚的方芮欣自縊後,靈魂被困在翠華中學裡。而她的靈魂在這裡遇見了被用刑而處於彌留之際的魏仲廷,那個喜歡她的讀書會成員。兩人返校找尋讀書會的老師—張明輝老師,回頭卻看見校舍被貼滿「台灣省政府」的封條及「忌中」喪葬紙,發現不尋常的他們,逐漸回想起過往的悲劇。


觀後心得:藉由電影,讓更多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能深刻感受到—自由,是以前人的奢侈。然而在大眾媒體發達後,卻更多人濫用了得來不易的自由,網路霸凌、酸民的批評等,不得反思現在的民主制度,讓更多人陷入安逸的生存。

「 我們有獸性和惡魔性,但也有著神性。有利己主義的欲求,但也有愛他主義的欲求。」
這段話我自己解讀是:人是自私的,但也有人的無私大於自私。獸性包括了暴力、慾望、物質需求、趨利避害等等,對應特質有懶惰、貪婪、放任等等。 當人們做錯事,或是偷懶時,總會想出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藉口,這就是所謂的獸性吧!
「樹葉有愛時,變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泰戈爾
樹根無私地奉獻,從不要求什麼回報。就像父母為孩子養家糊口,不要求回報;師長傳授知識給學生,不要求回報;軍人,為國家報效,為人民的安全,不要求回報;消防員為受難者救援,冒險犯難,不要求回報;醫護人員為人民站在第一線,和病毒對抗,不要求回報。一句話讓我們反思,生活中那麼多人為著彼此的平安幸福,奉獻了許多,但從沒要求報答,只要我們好好地幸福長大,再繼續為後代奉獻。
「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有很多事是可以去期待的。」
傷心難過的時候,睡一覺,隔天早上起床,又會看見太陽。覺得痛苦,哭一哭,把情緒發洩出來,就會發現雨過天晴,我們仍舊好好活著,還有很多明天可以期待著。只要我們還活著,願意努力、願意把自己過得更好,那麼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改變,未來值得期待。不要害怕,不論是開心的你、悲傷的你、憤怒的你,那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但前提是要能夠接受自己,才有活下去的勇氣。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從電影院離開,外面月黑風高,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然而現在回想,究竟毛骨悚然的是昔日為自由犧牲奮鬥的精神,還是威權獨裁的不確定性,又或者是安逸於現在的民主時代。

面對民主,應該要更理性對待,才對得起用生命換來現在的那些人。致自由。 

 

  

© 2021 瑪麗的時尚與生活美學部落格。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