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自修室》致每個階段的我們 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性愛自修室》有別於其他校園青春劇,發展線不只有同儕、家人、情人等感情線,更探討現在青少年對於「性」的認知。男主角的媽媽是性愛專家(類似兩性專家),專門幫有性愛方面困擾的人們解決問題,也因此潛移默化的男主角歐帝斯在學校接受了女主角梅芙的邀請一起開了專門解答同學們性愛問題的諮詢診所。雖然是個理論專家,歐帝斯卻害怕接觸自己的身體,隨著接連摩爾代高中發生了各式各樣奇葩的事情,歐帝斯和梅芙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火花,同學間的交流變得更友善且更互助團結。
關於這部影集,大致上還是分成三個部份來探討吧!我會分別以〈性〉、〈愛〉、〈自我〉來講述我的觀看心得。
〈性〉
相較於英國、歐美國家,亞洲思維秉持保守傳統的觀念,即便國高中,甚至大學,都沒有專門一堂課給青少年關於「性」的認知及應該抱持的正確態度。或許我們都上過健康與教育的課程,但這門課對於「性」所要傳達的知識及觀念仍微不足道,活到18歲卻僅略知皮毛,在守舊的觀念裡,青少年更不敢直接問專業人士或長輩,彷彿想了解「性」的都是壞小孩。而對於英國如此開放的內容及影集,成功傳達出應該正視孩子們的感受及需求,不吝嗇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像是如何預防性病、性病的感染或甚至於如何滿足自己或對方的需求,加強對這方面的了解,也許才能改善這種古老的社會風氣,讓孩子能建立更正面態度去面對這些深奧的身體構造。
例如,摩爾代高中爆發出的衣原體披衣菌風波,這種性病只會透過人與人連結時的體液感染,卻因為學生對性方面的認知不足而引起騷動,誤以為會透過空氣傳染,甚至演變成集體霸凌,人與人之間的猜測造成一場軒然大波。
〈愛〉
愛,有很多種愛,也有很多種形式。父母的愛、朋友的愛、情人的愛或是對世界萬物的愛;愛一個人,可以為他犧牲,可以為他退一步,可以為他做自己從沒想過的事。男主角雖然對媽媽的過度關心感到厭煩,但父母的嘮叨何嘗不是他們對孩子的愛呢?我們第一次當他們的孩子,他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啊!就是因為愛,當家人難過時,自己也會掉眼淚;也是因為愛,當家人有難時,願意奮不顧身。
另外,我印象深刻的是,露比和歐帝斯交往時,她第一次對男生說出「我愛你」,從來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她,可這個男人卻觸動露比最深處的脆弱而讓她願意敞開心胸。然而歐帝斯並沒有回應她的感情,他的漠然也使得她瞬間掉落谷底,我想,這就是愛情吧!愛情總是讓人願意付出一切,卻也最無情,使人的心傷痕累累。愛,很美,卻也可能傷到一輩子不想再愛。
〈自我〉
相信在人生旅途中,不少人都懷疑自己,甚至失去了自我。在這個世代,仍然遵循著看似隱形的傳統,表面上是開放的社會風氣,實質卻是為了符合社會期待。自我,會因為慢慢成長而朔型;自我,會在挫折時成了傷害自己的玻璃,自我去哪了?也許,當我們承認自己的脆弱,坦承自己的不足,自我就會回到身邊。我也曾經迷茫,我總是覺得我想當作家、當編輯,即便在這個世代會變的弱勢無助,但那是我最大的祈願。而現在,我找到了自我,儘管未來變的不明確,但又何必那麼快找到未來呢?我相信「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不再執著於文學創作,我嘗試不同的路線,微積分、天文學、經濟學,也許那對我言只是一種制式的工作,卻讓我能更醉心於偶爾的創作。也許我在找到自我的途中,將工作學業和興趣分開,從而體驗到從所未有的樂趣。不要畏懼,任何事情只要堅持,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