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女性的力量、自主、愛情,關於女力的一部改編電影


故事簡介:Jo是一名懷有抱負的女性小說家,電影一開始,印刷廠主編要求女主角最後必須要結婚,然而一開始的Jo不懂為什麼大家總是把女人當作男人的附屬品。因為妹妹Beth病情加劇而回到家鄉,回憶起了種種歡樂的日子,包括那個曾經說過愛她的男孩—Laurie。面對生活上的挫折,姐姐Meg的出嫁、妹妹Amy的自我追求及Beth離世,都讓她覺得被壓得喘不過氣。電影也利用倒敘的手法敘述March一家個性迥異的四姐妹及她們面臨的種種人生困難,在這段過程中是如何團結並更珍惜彼此。
「我的夢想跟妳的不同, 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找到能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樣活著才有意義。不知道別人心裡藏著什麼,也不必去揭穿,那都是每個人心裡的一部分,一個意義重大的、一個想完成的目標。
「沒有人能走自己的路,特別是女人,女人就要嫁得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Jo說的下一句:「 但您就沒有嫁。」March姑姑說:「那是因為我有錢。」不論有沒有嫁,女人能夠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就足夠為自己做決定。常常聽長輩說:女孩子不要只依賴男生,未來發生什麼事,萬一男生不管你了,或是限制了你,就只能把自己放低姿態去求全對方,因為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了。把一輩子賭在對方身上,誰也不知道換來的會是什麼。不如讓自己變得更堅強、更有能力,去面對每個階段的自己。
「我一直在學習不讓憤怒戰勝理智。」
人都有情緒,像我,生氣難過不會大吵大鬧,只會把自己關起來默默消化那些負面的心情,或是有時轉換成文字發洩出來。有情緒不是壞事,也不必為了別人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最重要的是也許⋯⋯能夠用正確的心態面對每一個脆弱的自己,只要足夠了解這個情緒的你。可以哭,可以生氣;哭過就好,氣完就收。釋放完了,還有還長的路要走,不要中途放棄。
《她們》這部電影,拍攝手法令人印象深刻,選擇用冷暖色調區分出現實的殘酷及回憶的溫暖。 古時候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在開放的世代中,女人必須當自強。有能力很好,有想法不錯,勇敢追愛也不差,那都是女人們想要為自己強大的選擇。
最近在追電視劇,追完再來這邊分享,所以我要先失蹤一堆時間!